不同地區(qū)土壤硒含量的不同,對人體內的硒水平也有著較大的影響。根據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繪制的《中國土壤硒元素含量分布圖》表明,我國有72%的國土面積的土壤中屬于缺硒。

我國有三分之二的土壤缺硒,硒含量在0.1mg/kg以下;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壤嚴重缺硒,硒含量在0.02mg/kg以下,這就意味著我國大多數居民處在缺硒狀態(tài)。
而硒作為大自然礦物質,它不同于維生素,可以在我們人體內進行合成。所以人體一旦缺硒,就需要通過外界來進行補充。
關于硒的補充,在我國青藏高原嚴重缺硒地區(qū)進行補硒防治大骨節(jié)病和克山病的實踐證明:食用非缺硒地區(qū)或富硒地區(qū)的食物之后的效果,會顯著好于補充無機硒。
這是由于在富硒食物中,硒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、硒代蛋氨酸的形式被存在食物的硒蛋白或含硒蛋白質中。而蛋白質在小腸中主要以二肽或者三肽的形式被吸收,相對于無機硒而言,存在食物中的有機硒能夠更好的被人體所吸收利用而不會流失。
硒在人體中的含量水平從低到高與人體內一些疾病的發(fā)生間存在著一種U型曲線的關系,因此在決定是否補硒時,需要根據不同地區(qū)土壤和膳食中的硒含量,及人體內的血硒水平進行綜合評估,再對日補硒量和補硒持續(xù)時間加以區(qū)別對待和控制。
由于中國大多數地區(qū)的土壤屬于缺硒土壤,所以通過富硒產品或者調整膳食結構來進行適當的補硒是有必要的。(文章內容來源網絡,僅供參考,如有不當之處請聯(lián)系刪除)